随着人工成本和租金逐步升高,无论是零食、衣服还是美妆产品,传统实体店的老板们现在都很头疼。而传统电商们也不好过,流量越来越贵,获客成本也水涨船高。但是,也不乏企业干得风生水起:
盒马鲜生「一店二仓五中心模式」越开越火,还要求客户必须用APP买单;
京东和阿里巴巴的社区小店还在持续布局扩张;
三只松鼠在商超开了「三只松鼠投食店」,引起了母亲们的强烈追捧;
......
此外,新零售背景下触及消费者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。透过今年的「618」,我们发现,越来越多的购物直播出现了。数据显示,今年「618」期间,淘宝直播带动成交超130亿元。从口红男神李佳琦爆火,到快手的农村电商项目,4G加持下的直播和短视频为零售带来了更强的浸入感,更能直观地带动人的购买欲,把消费者网购时的体验拉回了冲动消费场景。
新零售并不是简单的以电商或实体店区分,而是利用数据、科技、场景、体验、社群等等来满足用户需求,重新来定义「人、货、场」的逻辑。 如何关联人货场,这其中有哪些创新机会?带着这些问题,德以新(DIC)创新咨询受邀参与了第四期创意咖荟-新零售创新工坊,与来自各领域的企业家共同探讨「如何连接新零售的人货场」

新零售中的人货场
在谈到零售时,总免不了谈到「人、货、 场」。零售正是通过这三者产生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的流通,也是零售的基本框架。在不同时代,三者的权重关系也不同。

"大数据时代,有交易的地方,就有新零售。他就是人、货、场的重构!”
过去出现了诸如超级市场、卖场等产物,即我们说的「场」。当时最核心的是「场」,人和货都需要通过这些场才能获得流通。
电商的出现打破了原来「场」占据核心地位的局面,人的日常消费不再只依赖于「场」。而到了数据驱动的新零售时期,消费者需求和体验越发明显,「人、货、场」三者之间再次发生了重构。
当下消费场景无处不在,当消费者想要的一切产品都触手可及之时。这时候,企业需要通过情感的连接,用内容、娱乐、公益等手法,以人为本,不断触及消费者的内心。
如何洞察新零售中的人与场
新零售最显著的特点是,把「等用户进店」变为「用户在哪我去哪」,而现阶段很多企业面临着流量成本太高、用户体验不深等痛点。
为了帮助企业家们找到精确的场景洞察,真正做到以人为核心,此次工作坊根据场景设计的四个步骤:「明确用户群体、确认价值主张、场景列举、机会点挖掘」, 并在一系列创新工具及场景设计工具的辅助下,去挖掘人与场之间的情感联系。

//明确用户群体
明确用户群体,即找到真正有需求有场景的人。只有找到对的人,我们才能通过合适的场、合适的方法与其建立情感的连接。 但是,对于很多零售行业的企业家来说,都很容易走进「我什么用户都能服务」的误区 。为此,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框架来帮助我们限定核心用户:
a. 他们的需求催生了一项新的供给;
b. 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分销渠道;
c. 需要建议一套新的客户关系类型;
......
为了明确我们的用户群体,我们可以在「少而精」的原则上,通过三个以上的定语来更加精准的描述我们的核心用户。
现场洞察

经过工作坊的梳理,现场企业家都对自己的核心用户有了更明确的认知,比如,某位从事扇业生产的老字号企业家「从刚开始的所有人都是我的用户的认知,到后来更明晰地描述了其核心用户」
“父母为80后, 有良好教育理念的核心家庭(父母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)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”
//确认价值,提炼情绪
明确了自身的用户群体后,我们要向他们传递怎样的价值?这个价值不一定是产品本身,甚至也不是产品的功能,而是产品背后的那个价值。当消费者想要的一切产品都触手可及之时,越深入消费者心里层面的价值连接,越能帮助你打动消费者。
现场洞察

在现场价值主张梳理的环节,有位从事婴儿枕生产的企业家,在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核心用户以及深度挖掘用户的心理需求后,找到了自己希望给其核心用户传递的价值。
“不要成为一个后悔的妈妈”
同时,客户从该价值主张提炼出了「后悔」的情绪,最终再通过后悔去关联场景,挖掘最能触及消费者内心的「场」。
//关联情绪,寻找场景
当我们挖掘出了想要向消费者传递的情绪后,我们可以从「时间、需求、空间、使用」四个维度出发,去探索通过不同的创意场景触及消费者的可能性。同时,引导师还为大家列举了一些经典的场景设计案例:
「案例」宿务航空:下雨代码,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
香港的季风气候让人头疼,少见晴天,多是阴雨。人们都从心底里想逃到阳光明媚的地方。宿务航空抓住了「下雨」这个场景,通过设计Rain code雨代码,运用防水喷漆在马路上喷上广告,平日隐形,一到雨天才现出真身:It's sunny in Philippines。
香港的雨太烦?菲律宾现在是大晴天!同时附上了二维码,扫描便进入机票网站,催生消费者说走就走的旅行冲动。

「案例」Math Paper Press:纸质书永不离线
在地铁公交,满满都是拿着手机看资讯的年轻人,可是时常出现信号不好的情况,对着离线页面只能无奈。新加坡图书出版商Math Paper Press利用这个场景,把图书中的段落植入到这些离线页面中,当用户访问网站遭遇断网时,就会看到这些段落和售卖书店的地址,既能帮用户打发时间,又能给书店带来生意。

现场洞察
在引导师的带领下,现场企业家在创新工具及场景挖掘工具的帮助下,通过关联提炼的情绪,挖掘出了很多有趣的场景。
比如,对于后悔这个情绪,现场企业家想到了「同学聚会时各位家长议论孩子, 家庭聚会长辈问起孩子」等有趣的场景。当然,找到匹配的场景后,我们还需通过用户认知去找到在特定场景中连接人与货的方法,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最舒适的购物体验。
此次工作坊,都是在流量层面 和「人」这个触点上进行创新尝试,从而优化现有销售方式。其实,无论是社交电商还是抖音卖货,都需要从等着流量和用户来,变为哪里有用户我就去哪里。

做新零售创新,可能要做的,无非也就是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社交网络、人工智能等工具,重构「人货场」,从而带来流量、转化率、复购率等的提升。